餐饮管理借鉴:过度相信KPI,疯狂扩张的知名餐饮品牌关店300家。目前海底捞1500家门店,关店300家,也就是20%,不是一个小数目。海底捞公告中的反思,都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: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所导致很多门店未经营达到预期,1.部分门店选址出现错误。2.让各级管理层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的组织结构变革。3.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。4.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数,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不足。
一、2019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大
1、战略扩张“巧遇”疫情
首先,疫情后大家外出聚餐的频率低了很多,虽然现在基本可控,但依然有很大影响;其次,疫情后大家消费能力趋于保守,更关注性价比。而最近菜价上涨幅度之大,也让餐饮店的成本再次增加。战略扩张本身没有错,如果没有疫情,或许是另一个结果。至于海底捞说的选址失误,这是一个专业的战术问题,就不讨论了。
2、人在吃上总是喜新厌旧
特别是在美食天堂中国,前几年流行火锅,过两年流行烤串,再后来流行小龙虾……连肯德基都要变着花样推出早餐粥和油条。我们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,不可能永远千篇一律亘古不变。
3、人才不足是永恒的话题
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,说明人才梯队建设没有跟上店面的扩张速度。任何一个企业,都会想要更多“好用的”人才,都会觉得优秀人才不够用
4、过度相信KPI
海底捞在KPI当有了管理和被管理,有了KPI之后,人的行为会失常。在KPI这件事上,我们是走过弯路的。有的时候KPI的硬性指标做的过于细节化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,看似方便了管理,但是确缺少了弹性。
1.有人说你们火锅店服务真好,我有个眼镜,他就给我个眼镜布;我杯子里的水还没喝完,他就又给我加满了。这种服务如果做成硬性的KPI指标: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,客人戴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,否则扣0.05分。就会行程反效果,来一个人都送眼镜布;客户说豆浆我不喝了,不用加了,不行,必须给你加上;最好笑的是手机套。有的客人说不用,服务员说我给你套上吧,客人说真不用,结果他趁你不注意的时候,把手机抓过去给你套上。这是为什么,不给你加就意味着我没完成任务,就要扣分。
2.有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,自作聪明不考核具体的事情了,考核间接指标,我不考核你赚多少钱,我就考核你的翻台率是多少。因为翻台率高就证明你的服务满意度高啊,翻台率高不就意味着赚钱多了嘛!客人预订的座位,晚了几分钟就不给留位置了,其实这是严重的侵犯了客户的利益,后来内部一问才知道,原来问题出在考核指标。因为预定客人不一定准点来,但现场还有客人在排队,空台等你的话,翻台率就少了一轮。做服务,先做人,硬性KPI是死的,但是人是活的,不能以偏概全。
二、去掉所有KPI,只考核一个柔性指标
一家餐厅好不好,我们其实非常清楚。我们都吃过饭,都传递过这样的信息:这家餐厅不错啊。很多人根据这个“不错”去吃了,然后说“确实不错啊!”这个“不错”就形成了。都没有什么指标,但是传递得非常准。在餐饮行业里,柔性的指标起决定性的作用。顾客满意度可能没办法用指标去描述,但是我们可以感知。包括人的努力程度也是,没有办法用指标去证明,但是我们的顾客、同事、包括去检查的人,都可以感知到。所以我就决定,把所谓的KPI全部去掉,就只考这一个指标。所有的店分成ABC三级, A级是要表彰的,B级你就在这儿待着,C级需要辅导。但是我不会扣你钱,会给你一定的辅导期,超过这个辅导期依然干不好,这个店长就要被淘汰了。
有的管理者就会问了,难道就不考核了嘛。当然要考核。我们学了太多正式的管理方式,不能说它不好,但它的边界是很明显的。当管理幅度很小的时候,可以做到公平公正;但是当人多起来的时候,就做不到公平公正了。这时候大家的动力、企业的文化就会被破坏掉。所以在考核的过程中有两点非常重要。避免因管理者造成的不公,餐饮行业引进了计件工资,多劳多得,免了管理上的很多难点和疑点。计件工资就避免了一些“非正式组织”的负面的东西。每个人干多少你就挣多少,一下就简单了。
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。